产品的核心竞争力:信息差

从技术的快速迭代到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,再到性价比的极致优化,信息差成为产品成功的关键。对于产品经理和创业者来说,本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,提升产品的竞争力。

如果我问你,你的产品为什么能卖得动/卖不动?客户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?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
你可能会噼里啪啦说出各式各样的答案:产品用到了AI有技术门槛,产品的创意符合客户需要,产品的性价比超高,公司的销售人员能力强,销售跟客户的关系好…..

不过呢,咱要是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扒拉扒拉,好好“洗一洗”“筛一筛”,就会发现最最核心的东西,就是一个词儿:信息差!

没错,就是信息差!

换句话说,产品的终极竞争力其实就是:我懂的,你不懂;或者你懂的,客户压根儿不知道!

首先,咱们来聊聊产品技术含量高那点事

去年有个晚上,我跟前阿里一个技术大拿S总煲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粥。聊啥呢?

因为我们产品要用到他们做的OCR服务,虽然这玩意儿算是一种常见的AI引擎,但我们公司庙小养不了算法工程师,于是,只能寻求外购。

正好,身处大厂的“总”们有着强烈的职业焦虑,工作之余也想把自己的技术换成钞票,于是咱们就有了这次业务合作。

那次打电话,主要聊的是前期采购的OCR服务要升级的事儿。

升级啥呢?

得针对表格识别样式来个“格式还原”。我跟S总磨破了嘴皮子,就为了砍价。人家一开口就要十几万,我心里直喊“乖乖”,我这预算可就5万啊。

我就坚持一个观点,技术不值钱,特别是这种已经“过气”的技术。

最后,S总妥协了,报价几万块。对他们来讲,都是半成本,稍微改吧一下能收入几个w,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买卖。

你看,现在这AI技术啊,那真是跟坐了火箭似的,一天一个样儿。

各种开源的大模型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,昨天还算是前沿技术的玩意儿,没过几天就“白菜价”了,甚至直接开源免费给大家用。

咱撇开那些大企业花大价钱搞底层技术研究不说,就咱商用产品用到的那点技术,真没啥了不起的门槛。

所谓的“门槛”,无非就是我家先发现了这个技术,而你家还在四处寻找。

这样,我的产品就能先声夺人,拥有竞争优势。在客户还没弄清楚这是啥黑科技之前,我赶紧卖个好价钱,顺便收点“智商税。等过几年,这个技术就会开始烂大街,产品也会被打到地板价。

再举个例子来说,前几年看起来“高大上”的NLP技术,其实用正则表达式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文书数据提取的效果。而正则表达式技术门槛相对NLP来讲就低得多,对应的开发周期和人力成本也要低得多。

为什么之前我们不用正则表达式去做提取,而要选择用NLP呢?

说白了,之前不知道正则表达式就可以做到。

话说回来,如果你能比别人快一步掌握某项技术,那你就能享受到技术的红利,把产品包装得高大上,趁别人还没回过神儿的时候,狠狠赚上一笔!

其次,所谓的产品创意好,不就是我比你更懂客户吗?

接着咱再唠唠这所谓产品创意好。

说一个具体的例子:

去年有一次找客户交流某款产品,客户就给我总结了两个非常好的产品价值:

第一,能用AI技术提取文书里的关键词,减轻业务人员使用系统的工作负担,这样大家就更愿意使用;

第二,这个系统,不光能做A阶段的业务评估,连B阶段的必要性审查这些业务场景都能搞定,实现全流程的智能评估。

我一听,这信息可太有价值啦!

一方面呢,我赶紧拿这些信息去完善产品功能,让产品变得更强大,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。另一方面呢,把这些信息提炼成产品卖点,准备去“普惠”更多客户。

后来我去给一个新客户汇报的时候,把这两点一说,你猜怎么着?

那新客户眼睛都直了,感觉我就是他们单位的业务人员,觉得我们的产品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,还一个劲儿地惊叹:“你们咋这么懂我们呢?”

其实啊,所谓的产品有创新,所谓的更懂客户,说到底不就是你接触的客户多嘛?

从他们那儿获取到别人不知道的信息,然后就像变魔术一样,把这些信息巧妙地加到产品功能和宣传里。等遇到另一个客户的时候,就让他们为自己的“无知”(其实是不了解这些信息)买单。

最后,再来说一说产品的性价比高的事

性价比这东西,说白了就像是一场“比武大赛”,你得跟竞品比比,看看是你的价格更接地气,功能更牛掰,效果更炸裂。

要说最能体现性价比高的,那就是产品价格低到让竞争对手直呼“伤不起”,他们就算绞尽脑汁想模仿你的产品,一算账,哎呀妈呀,不划算呐,只能干瞪眼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你的产品凭什么能定低价呢?

从商业那点事儿来看哈,要么就是咱判断这产品市场空间大得像宇宙,薄利多销也能赚得盆满钵满;要么就是长远来看,这市场规模就跟吹气球似的,越来越大,那咱就牺牲点短期收益,用低价把竞争对手打得落花流水

当我们看到一款产品,在市场的激烈“厮杀”中活了下来,还一路高歌猛进,靠低价横扫市场。我们会敬佩这家企业有战略、有眼光,有格局。

但实际情况呢,很有可能人家是提前拿到了行业的“内部消息”,就像开了天眼一样,轻松预判到市场的发展趋势。

就好比说,咱给某个客户做了一个项目,客户拿着这成果去向上级汇报,上级领导一看,嘿,不错啊,全国推广!

这消息要是让你知道了,你是不是心里就有底了,能准确预判市场规模,然后大手一挥,把产品价格定得低低的,把潜在竞争对手都堵在门外。

关起门来说,市面上有一大部分产品,其实就是赢在了发令枪响之前,获知到有效信息提前抢跑。

那些看似高明的营销策略,其实也就是基于一些“关键信息”做出来的决策。

为什么说做销售出身的人,更容易创业成功,更大概率会自己当老板?

因为这些人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其他人更强,更善于搞人物关系,人物关系的背后就是“关键信息”,就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
站在产品经理视角来讲,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呢?

就是得有意的去提升学习、总结、提炼信息的方式,积累可以获取到关键信息的资源。当你掌握的信息越多,获取信息的成本越低,拿到信息的速度越快,自然,你做出来的产品就会越值钱。

明白了这个逻辑,你才会不抗拒出差,甚至喜欢出差去见客户;才会有意的加上客户的微信,保持长期的联系;才会主动的找销售沟通,了解市场的反馈;才会去做政策信息的解读,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。

这样,你才能够摆脱“原型仔”、“工具人”的标签,成为一个更值钱的“信息人”。

最后的话

说一千道一万,产品的竞争力、创意、性价比这些看似复杂的要素,归根结底都离不开“信息差”这个魔法词汇。

就像玩扑克,谁手里的牌最好,谁就是赢家,而牌的好坏,就取决于你掌握的信息有多少。

所以啊,想要产品卖得动,就得比客户知道得多,比竞争对手更懂行。这就是咱们产品经理的秘诀:做个“信息人”,用信息差来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
本文来自作者:武林,不代表爱氧气立场,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,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,请联系(iyangqi@qq.com)爱氧气处理。

(5)
上一篇 3天前
下一篇 3天前

相关推荐